张文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变动与历史 - 环球视野 -

力却一年比一年、一月比一月、甚至一周比一周更加强大。”[44]列宁的这句话将有助于我们理解20世纪50至60年代两个阵营对垒的性质。第二次变动:西方“不战而胜”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欧亚大陆中心的政治板块开始松动,其特点是排列于苏联西东两端的东欧国家和中国在苏联霸权主义的高压下与苏联关系日益疏远并向边缘海洋国家倾斜。1968年苏联出兵进入盟国捷克斯洛伐克,压制了那里的脱离苏联的运动,加剧了苏联周边大陆国家尤其是中国向海洋边缘国家倾斜。1972年中国和美国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加入海洋边缘地带,打破了大陆中心地带的平衡。1980年至1981年波兰发生工人大规模的抗议罢工运动,1985年,苏联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主动放弃了“二战”以来斯大林时期为苏联获得的地缘政治利益,其结果是苏联在外诱内推中于1991年解体。早在1988年,尼克松就预见到苏联的这种结局,将当年出版的一本论文集就以《1999:不战而胜》命名,尼克松写道:苏联人追求的是不战而胜,我们的对策不应是不胜而和。苏联人认为历史在他们一边。我们应确保在书写下一世纪的历史时,它是在我们这一边。[45]结果苏联比尼克松预料早7年垮台。第三次变动:美国盛极而衰苏联解体后,美国政治家们再次有了“二战”胜利初期的骄狂,他们忘记了前任的经验——也可能他们想超越这些经验[46],1991年、1999年及2001年,与北约一起连续通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伊拉克战争在海湾地区、巴尔干地区及中亚地区插入其军事力量,全面回收苏联地缘政治遗产并于2002年退出《反导条约》,打破原有的战略武器平衡。就在美国军事力量在中亚大规模推进的同时,其国力也在严重透支,结果又重蹈越战覆辙,2008年美国国力大幅缩水,国运出现颓势。中东不仅是世界资源集中的地区,也是世界霸权国家力量伸展的极限所在。历史表明,在战略力量极限处发动攻势,尤其是发动连续攻势,是国家崩溃的开始。尼克松的战略目标是在亚洲尽量减少对手,集中力量实现美国的核心利益。而苏联解体后的美国战略家们是在不断增加对手的情况下推进美国的利益。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可小布什在任期间却将战争打成战争的继续,他曾破天荒地将许多国家列为“邪恶轴心”,似乎打遍天下无敌手。结果是对手越打越多,反恐越反越恐,美国由此转衰。历史经验表明,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有力量与两个以上的大国对抗。古罗马人开始为了自卫,与北方的高卢人打仗,后又与南方迦太基人交战,胜利后继续向整个地中海国家进攻,结果导致罗马帝国灭亡;19世纪初,拿破仑与英国作战取得胜利,继而深入俄国,三年便遭到失败;20世纪40年代,德国希特勒初与英国作对,赢得西欧后,得意之际进攻苏联,又是三年便败;同期的日本一开始侵略中国,初期取胜,1941年又对美国开战,还是三年失败;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美国与中国和苏联对阵,三年便败;20世纪60年代美国又在越南战场上与中国和苏联交手,也是败得没有面子。小布什上台后,指名道姓向多个所谓“邪恶轴心”国家叫板,但凡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明白他这是老虎吃天。所以说,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扩张,谁扩张,谁失败,失败的速度与扩张的广度成正比。纵观历史,概莫能外。1992年,美国不战而胜,但令美国人意想不到的是,进入21世纪的美国,却以比苏联更快的速度滑入衰落。(二)2016:历史质变“临界点”出现对世界政治而言,2016年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中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一是当年6月23日英国公投脱离欧盟;另一件是6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于当天生效和实施的《中俄联合声明》。历史将证明:这次英国脱欧之于欧洲统一的意义不亚于苏联解体,而《中俄联合声明》的意义不亚于1972年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如果将这两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事件迭加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出世界政治版块正在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世界政治进入质变的临界点。我们看到,目前被斯皮克曼所描述的从英国沿欧亚大陆直抵美国的“边缘地带”正在发生破碎、坍塌和整体性衰落。衰落从世纪初的美国开始,西迤至今天的英国,欧洲统一进程由此逆转,欧洲向破碎化时代回归。与此相对,围绕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国家都在向大陆中心靠拢。由西向东,其标志性的事件是:欧洲地区:——2015年2月11日,俄德法乌四国领导人齐聚白俄罗斯明斯克会谈,会议在没有邀请北约核心成员国英国和美国的情况下,由北约另外两个核心成员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联手主导解决了乌克兰问题。——2016年6月中俄联合声明,表示两国元首“高度重视维护国际和地区的战略平衡与稳定”。——2016年6月23日,英国就是否脱离欧盟进行公投,结果是占51.9%的人同意脱欧。7月9日,英国政府正式拒绝了逾412.5万人发起的举行第二次退欧公投的请愿。英国外交部代表官方表示,首相和政府均已经明确,必须尊重此前公投的结果。目前政府正在为退欧做准备工作,确保英国民众利益得到最好的保证。10月2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表示,英国政府将最迟在明年3月底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正式向欧盟提交退出申请。启动脱欧程序将由政府自行决定,无需议会批准。2017年1月17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表示,英国不会留在欧洲共同市场,但会寻求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议,这意味着英国将寻求“硬脱欧”。英国内部的“南北差距”引发国家南北分裂的可能性。2016年10月13日,苏格兰地区首席大臣、苏格兰民族党领袖尼古拉·斯特金在该党的代表大会上表示,苏格兰或将在英国退出欧盟之前举行新一轮独立公投,而且下周就将公布公投法草案。公投结果令苏格兰面临脱欧的前景,违背了苏格兰意愿,苏格兰将考虑举行第二次独立公投。斯特金说,欧盟成员身份是以前苏格兰留在英国主要理由,英国通过公投决定脱欧,联合王国的存在,已经没意义了[47]。中东地区:——2016年5月17日,美国会参议院不顾沙特方面的强烈反对,通过一项法案,允许“9·11”事件受害者及其亲属起诉沙特政府并寻求赔偿。9月28日(当地时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以压倒性多数推翻了奥巴马总统对这项法案的否决。沙特阿拉伯外交部于当地时间29日发表声明,称美国国会通过这一法案将会给世界各国——其中包括美国自身——带来负面冲击。沙特方面希望美国国会更正立法,避免“可能发生的严重而意想不到的后果”。此前(2016年4月)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曾警告说,如果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沙特将抛售所持的多达7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及其他美元资产。——2016年8月9日,北约重要成员国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俄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举行会晤,双方同意尽快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恢复高层对话机制、加强国防工业领域合作等议题达成一致。——2016年8月16日,俄罗斯轰炸机首次从伊朗空军基地起飞,完成对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的打击并顺利返航。这是俄国首次利用伊朗军事基地打击叙利亚境内的武装分子,同时也被认为是自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首次允许他国利用伊朗领土开展军事行动。伊朗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表示,伊俄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两国从现在起将分享资源,打击恐怖主义。——2016年10月7日和12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和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分别通过《俄叙间关于在叙利亚境内部署俄罗斯飞行大队的协议》。俄罗斯和叙利亚于2015年8月签署该协议。协议规定,应叙利亚请求,俄罗斯在叙境内部署飞行大队。飞行大队驻扎地为拉塔基亚省的赫梅米姆机场,该机场及其基础设施以及双方商定划出的区域交由俄方无偿使用。据报道,除了在赫梅米姆机场外,俄军还在叙利亚西部塔尔图斯海港拥有补给站。目前俄计划把塔尔图斯海港修建永久性海军基地。亚洲地区:——2016年6月23日至24日,上合组织元首第16次会议接受巴基斯坦和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印巴两国签署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2016年10月20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华和中菲元首会谈,标志着中菲友好全面恢复到正常轨道。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杜特尔特举行会谈,并共同见证了中菲经贸、投资、产能、农业、新闻、质检、旅游、禁毒、金融、海警、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共13个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于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联合新闻声明》,两国重签《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国防科工局与马来西亚国防部签署《关于共同开发建造马海军滨海任务舰合作框架协议》。《华盛顿邮报》称:“紧跟杜特尔特,马来西亚是第二个转向中国的东南亚国家。”[48]美国2016年11月9日,有意与华尔街拉开距离,而且资金和助选团队的社会地位远弱于希拉里[49]的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击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据报道,特朗普6月28日发表演说表示,一旦他掌握政权,“将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他还透露已经不考虑向日本等其他参加国寻求再度谈判。美国白宫高级官员11月11日表示,奥巴马政府已清楚认识到美国政治局势的变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前景将由下届美国总统和国会决定。特朗普参选总统期间曾表示,如果自己当选,将要求日本和韩国“百分之百”负担美国驻军的一切费用。他当时说,如果这些国家不愿意负担更多费用,美国就应该“准备走人”,即从当地撤军。上述重大事件涉及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和北约如英、美国、法国、德国、土耳其,以及美国的最重要的盟友沙特等核心国家,我们看到,从2015年至2016年间,这些国家按“大陆中心国家”和“海洋边缘国家”出现分裂。海洋边缘地带的国家(如英国和美国)与大陆中心外围国家(比如中国、法国、德国、土耳其和伊朗)快速分离,后者全方位地向中心地带的俄罗斯靠拢——这与“9·11”之前世界政治全方位地向美国靠拢的形势正好相反。与以往不同的是,此间的变化已不是量变意义而是非常接近质变意义的结构性变化。根据斯皮克曼的理论,“欧亚沿海地区”,具体说就是法国、德国、土耳其、伊朗,特别是中国等国的外交走向将决定世界政治的方向,上述重大事件罗列一起就会让人发现海洋边缘国家与欧亚大陆国家间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后者的倾斜,以美国为主导的海洋边缘地带破碎化及由此引发的衰落趋势已难以避免。2016年也是列宁创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00周年。100年来,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变,但帝国主义的内容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00年来,美国从一个帝国主义集团中的“小兄弟”摇身变为“黑老大”。这些年来,美国被英国忽悠着不知节制地扛起“老大”的重担,与“9·11”之前的形势相比,目前美国身体已被拖垮并进入衰落期。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美国衰落,不是作为民族国家的美国衰落而是作为帝国的美国衰落。在未来的世界里,美国还在,但美利坚帝国将会成为一段传说。(三)世界大变局的意义与中国经验历史大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大凡能在其中独立自主者,方可胜出。独立自主——而不是所谓“不结盟”——是中国总能在每次世界大变局中化险为夷并占据主动的重要经验。世界政治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格局的转换。如前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格局出现过三次带有全局性的变化。先是大陆中心和海洋边缘地带双双上升并由此形成两个阵营的“冷战”时期。此间新中国加入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不仅由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还由于美国选择了蒋介石政权并对新中国施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从社会主义国家日益蜕变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赫鲁晓夫试图联手美国并开始对中国施压,勃列日涅夫时期又在与美国展开全球争霸的同时,持续在中国北方边境进行军事高压。这迫使中国与日益力不从心的美国双方有了战略合作的意向。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握手,导致中国迅速向海洋边缘地带倾斜,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加入世界市场经济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拉动了边缘地带的整体性上升。由此带来的联动效应是苏联的解体。基辛格说:“美国的国际地位似乎沦落到无以复加的最低点之时,共产主义却开始解体。”[50]现在回想起来,在苏联帝国走向崩溃的过程中,中国没有与苏联死绑一体——此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尚未中止,但苏联放弃承诺并布兵于中国北界——而是独立自主地选择了决定收缩的美国一方,转向了海洋边缘地带。与此相反,那些与苏联捆绑在一起的东欧诸国则与苏联同期陷落。可以设想,如果当时中国像东欧国家一样放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死与苏联捆绑,这样也可能会得点好处,但结果会是像东欧国家那样跟苏联的扩张政策一起陷亡。苏联解体后,美国开始忘记了两位罗斯福注重与大国合作和共享合作成果的经验,忽视了中国的战略价值,单枪匹马地独吞世界。2001年12月13日,美国正式宣布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抛弃了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西面逼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与此同时,美国挥师阿富汗和伊拉克,开展所谓“反恐战争”,在伊拉克失利后,2008年美国宣布从伊拉克撤军,随后提出目标明显针对中国的“战略东移”计划。与20世纪70年代苏联排兵于中国北方边界的后果一样,美国的逼迫使中国与迫切需要中国合作的俄罗斯联手。由此对美国具有灾难性的事件出现了:2016年6月25日,中国和俄罗斯签署并于当天生效和实施《中俄联合声明》和6月23日英国公投脱离欧盟,这两件事件的意义不亚于1972年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和苏联解体。其间,美国事实上已抛弃其在三个《联合公报》中的承诺并将兵力集结于西太平洋,与此对应,中国独立自主地再次选择迫切需要与中国合作的俄罗斯。与苏联衰落并解体的原因一样,在今后二三十年内,用毛泽东“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51]的判断是合适的,只要中国与俄罗斯深度战略合作的结构持续,以及中国不被美式新自由主义忽悠得阵脚自乱,美国及其主导的边缘地带的衰落大势是不会逆转的。战后世界大陆中心地带与海洋边缘地带政治形势的变动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美国和俄罗斯的衰落与中国地位上升,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变化的基本特点。目前俄罗斯已基本渡过危机期,国力开始上升,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很难达到苏联时的国力水平,而美国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要持续衰落。由此造成世界战略力量的失衡及世界政治天平中的中国“砝码”持续吃重。可以预料,自英国脱欧后,欧洲统一进程可能出现逆转,或返回破碎状态。这样便出现了与20世纪90年代相反的政治形势:20世纪90年代是以苏联为核心的大陆板块的战略力量在整体瓦解,与此同时以美国为核心的海洋边缘地带的战略力量则因中国的加入而整体性地抬升;21世纪始,美国的全球扩张造成大陆板块力量整体性地向中心地带即俄罗斯汇聚,其合力持续抬升,与此同时,以美国为核心的海洋边缘地带的战略力量却在整体地持续衰落。根据历史经验,这种“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形势可能要延续二三十年。这就给中国——条件是中国还能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崛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下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在此期间,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相当从容的国际环境。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的历史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否定,又在21世纪初进入新的肯定。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同的是,那时的南北矛盾不仅没有消除,现在又出现的新的“东西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矛盾表现与20世纪50年代不同但相似:不同的是它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扩大并深化为以俄国和中国为核心的力量大陆国家阵营与美国和英国为中心的海洋国家阵营的矛盾。四、追根溯源:造成战后世界格局变动的内因历史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5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苏联和美国是何等气势,而今苏联已成历史,美国也天祚不再。何也?要认识其中的历史必然性,就得认识苏联和美国霸权崛起的前提及其规定性。(二)背叛十月革命原则,苏联走上社会帝国主义路线1.苏联从社会主义国家转型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936年,斯大林又带领人民建成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斯大林在带领苏联战胜了德、日法西斯的同时,也在获得胜利时滋长了沙文主义情绪,放弃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53],将社会主义兄弟国家视为苏联的卫星国,导致社会主义国家(比如南斯拉夫、中国等)与苏联的沙文主义产生分歧。但是,沙文主义只是帝国意识的一种表现,其本身还不是帝国主义。斯大林去世后,苏联与美国的斗争从两种制度的斗争转化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其沙文主义迅速向社会帝国主义转变。1962年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及其结果,“刺激了苏联军方大规模发展军事力量的决心和信念”并“促使赫鲁晓夫政权垮台”。[54]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并在全球范围对美国展开攻势的同时,还武装干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陈兵于中国北方边界向中国施压,这时的苏联已背叛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全面放弃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国际主义原则,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转型为“社会帝国主义”[55]国家。列宁说:“‘社会帝国主义者’,即口头上的社会主义者,实际上的帝国主义者。”[56]1974年2月25日,毛泽东在会见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布迈丁谈话时说:这个世界上是有帝国主义存在,俄国也叫社会帝国主义,这种制度也就酝酿着战争。[57]毛泽东曾批评赫鲁晓夫说:“我看有两把‘刀子’:一把是列宁,一把是斯大林。现在,斯大林这把刀子,俄国人丢了。列宁这把刀子我看也丢掉相当多了。十月革命还灵不灵?还可不可以作为各国的模范?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的报告说,可以经过议会道路去取得政权。这个门一开,列宁主义就基本上丢掉了。”[58]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放弃十月革命的原则和列宁主义这个立国之本,苏联离亡国也就不远了。基辛格说:“可以说共产主义覆亡始于赫鲁晓夫。”[59]2.卡特执政期间,“苏联强权无论在何处都能所向披靡”美国中情局的研究人员梅尔文·古德曼认为:“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不同,他的政策不再是针对西方围堵的防御政策,而是带有明显帝国主义色调的对西方的挑战。”[60]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与美国的争霸从地区转向全球,其目标直奔海洋边缘国家的心脏——印度洋。1971年7月9日基辛格访问中国并于15日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将于1972年访华。与其对应,1971年8月8日至12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访问印度,双方签订了为期20年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条约》;1977年3月,印度国会大选,人民党德赛获胜组阁。印度外交开始恢复不结盟特点。1980年1月,英·甘地再度执政。7月7日,印度宣布承认越南在柬埔寨扶持的韩桑林政权,这立即得到苏联的赞扬。与南也门和埃塞俄比亚发展战略合作关系是70年代苏联实现印度洋战略的另一重要环节。如果说控制越南和印度意味着从东西两面控制马六甲海峡,而控制当时的南也门和埃塞俄比亚则意味着钳住了西方经曼德海峡和亚丁湾北上波斯湾的咽喉要道。1978年5月18日至22日,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访问南也门,双方签订了一项军事协定,规定在亚丁港等地建立海空基地、无线电联络中心和气象中心;一旦南也门遭到外来侵略,苏联将给予援助。10月23日至25日,南也门国家元首伊斯梅尔访苏,双方签订了为期20年的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埃塞俄比亚是第一个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1974年2月,埃武装部队发动政变。1977年2月11日,门格斯图任埃临时军事行动委员会主席,1978年,门格斯图第四次访苏,双方签订了为期20年的带有军事同盟色彩的埃苏友好合作条约。获得在越南、印度、南也门、埃塞俄比亚等地区的战略优势后,苏联便开始向彼得大帝时开始俄国人一直追求的“进军印度洋”战略迈出最关键的一步,即出兵阿富汗。1973年7月17日,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查希尔王朝,宣布成立阿富汗共和国,苏联第一个予以承认。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即共产党)主席塔拉基政变上台,苏联立即予以承认,1979年9月14日,阿明先发制人,发动政变,击毙塔拉基,自任总统兼总理。苏阿关系迅速恶化。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军队开入阿富汗,对阿实行武装占领。喀布尔电台当晚宣布阿明已被击毙,卡尔迈勒被任命为阿人民民主党中央书记。1980年3月6日,阿内阁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无限期留驻阿富汗。3月15日,阿外长多斯访苏,双方就苏联军队“驻在阿富汗领土条件的实际问题”达成协议。4月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所谓苏阿政府关于苏军“暂时留驻”阿富汗的条约。在先头部队控制喀布尔之后,苏军4个师约5万人随即跨过边界,从东、西两路沿阿富汗境内的战略公路长驱直入,在一周之内占领和控制其他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1979年对美国来说可是祸不单行。[61]除了苏联出兵阿富汗和越南大举入侵柬埔寨外,伊朗于年初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美浪潮,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倒台。霍梅尼于2月回国组阁,成立伊斯兰共和国,美伊关系迅速恶化。至此,苏联在北印度洋地区精心编织的有利于苏联的从埃塞俄比亚至南也门到印度(继而到越南)的战略链环已链接完成。美国在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海权链条的北翼彻底崩溃。这时苏联的军事力量离霍尔木兹海峡仅距300英里的直线距离,再加上1978年底因伊朗停止石油出口而引发的至今仍令西方人恐怖的(第二次)石油危机,这对曾从事核潜艇技术研究并对世界政治具有牧师般情怀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说来,简直是当头棒喝。“卡特那句‘他(勃列日涅夫)怎么能这样对我’所裹挟的怒火已经外溢到国安会,成为促使美国干涉阿富汗的驱动力,直到里根政府和凯西[62]登台亮相。”[63]美国史学家孔华润写道,“勃列日涅夫认为,美国由于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丑闻而遭到削弱,而且由一位优柔寡断和懵懂无知的总统领导着,此时此刻正是苏联加紧谋取优势的大好机会”;卡特执政期间,“苏联强权无论在何处都能所向披靡。苏联政治局成员们踌躇满志,认为不需要再出台什么新方针了”[64]。当时苏联攻势不知节制,差点将美国赶出印度洋。孔华润说:“这件事想起来都让人后怕。”[65]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第49届总统。里根一改前任卡特总统的忍让路线,决定“重振国威”,推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政策,此后,不管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如何——甚至用自我解体方式——显示“善意”,美国都不再手下留情。以色列情报官员戴维·阿尔贝尔(David[118]返祖,其破坏性已大大超过它的创造性,负能量大于正能量,这是资本主义最腐朽,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确实是最不合乎自然的”[119]阶段。如果说,昨天的工业帝国主义还只是与全世界工人阶级为敌的话,那今天的金融帝国主义正在与人类为敌,作为它的辩证结果就是它同时也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为它的对立面社会主义运动创造了巨大的后备力量。毛泽东说“坏事越多,好处就要来了”[120],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二)狡兔三窟:国际金融资本将重新布局对美国打击最深的还不是欧洲人对美国的抛弃,而是与美利坚民族曾并肩战斗反对欧洲压迫的华尔街财团日益增长的对美国继而对美元抛弃的可能。美国对中东的军事失控意味着世界石油天然气交易将脱离美元体系,在国内没有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军事上又无力挽回中亚败局的情况下,石油交易脱离美元体系是难以避免的,美元面临大幅缩水的危局。“山雨欲来风满楼”,华尔街为了自身利益必须要考虑资产转移的问题。今天的美元与人民币不同,人民币的载体及依托其上的价值都是中国人民劳动创造的,在这里,货币的价值与其承载物是统一的;而美元的载体是美利坚民族的,而依附其上的价值却是人家华尔街私人资本的。随着美国的衰落,货币的价值与其承载物必须出现分裂。目前我们看到的趋势是,随着美国的衰落,华尔街正在将依附在美元上的资产价值向其他币种转移:狡兔三窟,有可能是由几种货币——经过亚投行的“暗度陈仓”——最终过渡到一种货币,政治上考虑,目前欧元自身难保,不敢说华尔街会把它所有的资产全部转移到英镑上来,但英镑却是它的最重要的选择。为什么是英镑?因为英国的政治条件有利于商业资本的生长。目前英国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英镑仍是全球重要的储备货币;在组织体系上,英国还有世界上最庞大、最完备的共济会组织网络。“现代共济会始于1717年英格兰现代总会所的成立,自那时起就已形成了以会所和总会所为组织单位的基本架构。”共济会目前在“欧洲大约有18在罗斯柴尔德家族支持下,在英国创立“罗兹会社”,其最高目标是将大英帝国统治扩展至全世界,剩下的就是完善大英帝国向外扩张体系,由英国国民对所有可生存的地方进行殖民,将美利坚重新纳入大英帝国,统一整个帝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共济会的目标并不是为大英帝国而是利用大英帝国的扩张将自己的‘统治扩展至全世界’”[123],正如今天华尔街的目的不是为了美国而是利用美国一样。其次,英国在历史上是自意大利威尼斯之后最具国际商业金融经验的国家,通过共济会等组织控制金融并控制世界是聚集于华尔街的国际金融集团的传统手法。在这方面,何新先生有开拓性的贡献,而卢麒元先生在《何新发现了什么》一文中对共济会的总结也非常到位,他写道:共济会的确是一种超越了常规国家治理模式的非政府国际组织。该组织以间接而隐蔽的方式,试图实现对地球资源的重新分配。他们的目的是牢牢掌握地球资源的分配权,从而确保特定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他们的方法就是通过对金融资本的垄断,掌握全球商品的定价权,从而对有限的地球资源进行全面控制。共济会的“统治”方法,基本上是虚拟的,不涉及土地和人口,甚至不直接涉及产权,“统治”的要点在于资本垄断。资本无祖国,但是,资本家是有祖国的[124]。当有祖国的资本家,操纵无祖国的资本的时候,他们需要具备跨越国界的能力。这种跨越国界的能力,需要强大的国际组织方能建立。共济会正好就是这种能够跨越国界的非政府国际组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共济会非政府的特色,为他们提供了最佳的保护色,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共济会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们找到了跨越国界的最佳方式,那就是借助于资本的中性特征,实现资本持有者对时间和空间的跨越。资本家比无产阶级更现实。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时候,资本家们也联合起来了。共济会就是资本家的“共产国际”。历史地看,共济会比共产国际更有效率。经过两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他们已经完成对全球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资本的整合,并且形成了对美元及其衍生资本的绝对控制。通过控制国际金融资本,他们逐渐延展其影响力,以至于可以对多数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发挥重要的影响力。事实上,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金融资本的金融殖民正在加速。他们已经建立起了美元金融资本的日不落帝国。共济会的“统治”模式,或许是后帝国主义时期的新型的帝国主义模式。[125]必须明确,今天的共济会只是为国际资本家利用的组织形式之一[126],而不是国际资本本身。造成二战后南北差距扩大及包括政治生态在内的各种生态灾难的原因并不是共济会的存在,而是国际资本的存在。由此而论,当前世界政治矛盾的焦点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我们今天斗争的主要对象仍是国际资本。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而只是与这些资本依附的各种比如共济会等组织形式[127]做斗争,如果不是有意误导的话,那就是缘木求鱼,因为我们打倒了共济会之后,还会有其他更多的组织形式蜂拥而上以至无穷。那么,依附于美元的华尔街资产有没有可能向人民币转移呢?暂时性的共融是可能的,这是因为它需要保值——加入亚投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接纳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SDR)[128]都是实现这种“保值”需求的具体步骤,但长期“结盟”是不可能的,因为政治上不许可。资本没有祖国,遑论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它的资产保值,华尔街资产需要它所依附的国家强有力,它可以有强大的军队,同时它又不需要这个国家太有力量,因为它还要吸吮这个国家的“血液”,因而华尔街不允许美国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强大的实体经济及人民支持。近些年,坚持不加入欧元区的英镑却加大了与人民币融洽的力度。2013年6月22日英国央行宣布,已经与中国方面达成了一项英镑与人民币之间的货币互换额度协议,协议有效期为三年,额度上限为人民币2000亿元。这样,一旦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发生全面性的短缺状况,英国央行将能够向英国国内有资质的金融机构及时补充其所必需的流动性。而在此前,英国央行已经与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达成了类似的货币互换额度协议[129]。2015年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中方表示欢迎英方的决定。英国伦敦曾是世界金融中心,落地英国的金融界拥有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因此,一向以冷酷著称的英国政客在西方世界中率先申请加入亚投行及随后决绝的“脱欧”举动决不会是一时心血来潮,它很可能是配合目前还依附于美元之上的华尔街资产转移所作的“暗度陈仓”式的准备。有人说华尔街还有大量资产以不动产如矿山、土地等的方式贮存和保值?因而它不一定要以货币为其贮存手段。不错,不动产可以保值甚至增值,但是,利用不动产增值需要主权国家及其政治力量的保护——比如保证依附于美元之上的华尔街资产所依赖的中东石油以美元交易的前提,是美国军事力量在海湾存在程度,而保持军事力量长期有效的前提是国家的强大;而失去主权国家保护的不动资产,其安全遑论增值就没了绝对保障。比较而言,只有高利贷货币,才是金融资本家可以相对独立掌握因而相对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正如马克思所说:“有了货币,就必然出现货币贮藏。但是,职业的货币贮藏家只有当他转化为高利贷者时,才起重要的作用。”[130]今天的美国真的衰落了,而促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正是美国的帝国主义政策。列宁说:帝国主义是作为一般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的发展和直接继续而生长起来的。但是,只有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阶段,资本主义的某些基本特性开始转化成自己的对立面,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时代的特点已经全面形成和暴露出来的时候,资本主义才变成了资本帝国主义 。[131]自从21世纪初美国伊拉克战争失败后,华尔街金融资本日益脱离了马克思说的“G—W—G”[132]即资本(G)经过商品实物(W)使其资本增值(Gˊ)的公式,日益转入“洪水期前的资本形式”即赤裸裸的通过高利贷实现资本增值的公式。马克思说:“资本在历史上起初到处是以货币形式,作为货币财产,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与地产相对立。”[133]现在,华尔街资本又回到它的最初的“货币财产”的形式——这是对工业资本的反动或曰“返祖”形式。在21世纪的门槛前,已经站起两大新兴力量:一个是以中国为重心的亚洲,另一是初步整合起来的欧洲——现在看来取代欧洲的是与欧洲即将离婚的英国。这两大力量对世界金融资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目前国际资本的重心正由美国向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体系转移,与此相应,如果白宫不能——不管用什么方法——阻止美国的持续衰落,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又不能被打倒,那美元体系从大西洋西岸向东岸的英镑体系转移,就是华尔街最有可能的选择;而人民币可能是它完成这种转移的过渡币种。看来,英国政府是铁了心要脱欧,要与欧洲“离婚”,就是准备请迎华尔街“新人”而采取的最具法律意义的步骤。列宁说:“作为金融资本主要业务之一的有价证券发行业,赢利极大,对于金融寡头的发展和巩固起着重大的作用。”[134]土地有地主,而货币却没有主人[135],在“300%的利润”[136]前,英国焉有不接之理。在2016年6月23日的公投中,英国南部的富人投票区是支持脱欧的主要力量[137]。(三)欧洲统一进程逆转,伊斯兰政治板块将向欧洲推进1.英国脱欧,欧洲统一“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知道,英国对欧洲的传统政策是大陆均势。其要义是确保大陆国家力量平衡并在这种平衡中使之相互制衡,从而造成谁也不能单独挑战英国霸权地位的地缘政治格局。美国崛起后,美国政治家全面继承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源于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在欧洲使西欧与俄国相互制衡,在西欧则是英、德、法等国相互制衡;在亚洲是中、俄、印、日等国相互制衡。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欧洲的世界霸权地位,欧洲版图在雅尔塔会议上被一分为二,分为隶属于海洋边缘国家美国的西欧集团和隶属于大陆中心国家苏联的东欧集团。美国和西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德等)成立北约联盟,作为防备苏联进攻的保障。随后,苏联和东欧(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波兰与罗马尼亚等国)成立了华沙条约。英国与欧洲大陆双双倒在美国和苏联的脚下。此时英国从利用均势支配欧洲的主角,转变为被美国利用来支配欧洲的配角。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由此失去世界霸权的包括英国人在内的欧洲人意识到欧洲统一对于增强欧洲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性。欧洲统一进程由此开启。1948年5月,欧洲统一运动首届大会在海牙召开。1949年5月5日,英国、法国、荷兰等10国政府成立了“欧洲委员会”。不久希腊、土耳其、联邦德国、冰岛、奥地利、塞浦路斯、瑞士、马耳他等国先后加入。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67年7月1日条约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欧洲统一进程加快使美国意识到世界地缘政治变化对美国造成的危机。1972年,尼克松纠正了前任“世界主义”的天真,通过与雅尔塔和平体系中的另一关键性支柱国家——中国和解大幅减缓了美国的外交压力,降低了美国国力的消耗。与尼克松与亚洲大陆和解对应,英国外交迅速转向欧洲大陆。1973年英国人“痛定思痛”,以英雄断臂的决心和勇气放弃了曾使英国大获其利的“均势”外交传统,于1973年毅然加入“欧洲共同体”。英国外交的这种自我牺牲为欧洲统一清除了最坚硬的障碍。随后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欧共体12国随即建立起了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农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发展成为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代言人。1991年12月11日,就在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的前14天,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1日,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在西欧统一完成后,欧盟又乘胜东进,科索沃战争后,迅速收复了“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特里斯特”即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以东地区。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入盟协议。2004年5月1日,这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至此,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洲人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接近完成欧洲大陆的内部整合。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通过独立宣言,此后欧盟成员国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外长先后宣布承认科索沃独立。美国18日也发表书面声明,宣布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如果科索沃最终获得了“独立”或事实独立,那么,丘吉尔1946年所描述的“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特里斯特”的“铁幕”,在欧洲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与1946年比正好翻了过来:从东欧的西界实实在在地推至俄罗斯家门口。欧洲力量及其依托的地理基础又接近恢复到二战前的状态。二战后,美国为操纵欧洲而设计出的东欧西欧分裂格局已近消失。至此,欧洲人接近实现了雨果在1849年就梦想而丘吉尔在1946年3月的“铁幕演说”,9月又在苏黎世重提的“欧洲合众国”[138]的概念。接下来欧洲人乘胜前进,向北非进军。我们知道,地中海是欧洲命运的旋转门,而北非的突出部突尼斯和利比亚(即古代迦太基领土部分)便是历史上欧洲开启北非这扇旋转门的枢纽。罗马人早就看到这一点,当年伽图在元老院每次议事完毕时,都要重复说一句:“迦太基非灭掉不可。”[139]罗马帝国在地中海的扩张给古代欧洲带来了文明,而成就罗马文明的关键步骤是罗马人跨海突破迦太基(今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一带)并于公元前146年对其实行完全占领[140];同样,来自中欧平原的汪德尔人(Vandals),占领迦太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横贯北非的汪德尔王国,公元455年趁西罗马帝国内乱从迦太基发兵北上攻陷罗马城。由此结束了欧洲的古代文明即罗马文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由此对英国在地中海的霸权形成挑战;“沙漠之狐”德国隆美尔军团在北非与英国蒙哥马利部队决战的失败也是轴心国命运逆转的重要原因。同样的道理,在完成欧洲大陆统一后,欧盟必然要借助北约向北非挺进。2008年7月13日,欧盟27个成员国和16个地中海南岸国家领导人在巴黎举行峰会,决定正式启动1995年萨科齐提出的《巴塞罗那进程:地中海联盟》计划。峰会发表的声明表示,要把地中海沿岸变为一个和平、民主、合作和繁荣的地区,宣告地中海联盟正式成立。此时的欧洲人大有一种“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41]的感觉。在他们眼中,历史似乎正在从“雅尔塔体系”向欧洲人久违了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回归。欧洲人说干就干,2011年3月19日,法国和英国发起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的“奥德赛黎明”行动,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再度通过决议,授权成员国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8月,反对派在西部发起进攻,夺取首都的黎波里,“全国过渡委员会”逐渐得到国际和联合国承认。同年10月,卡扎菲被俘身亡,欧洲军事力量进入北非。在欧洲统一的道路上,利比亚不幸扮演了当年迦太基的角色:“芝兰挡路,不得不除。”[142]控制了利比亚,也就控制了北非,控制了北非,南欧这个欧洲大陆最“柔软的腹部”才能得到有效保护——这是欧洲统一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地缘政治条件。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143],欧洲统一进程在它接近完成的时候,却在2016年6月遭到英国突然反水,英国脱欧将再次拉动欧洲破碎化的倒退。此事让史家不由扼腕。2.中东伊斯兰政治板块将再次向欧洲推进但对欧洲乃至西方世界而言,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因欧洲破碎将要引起中亚的战略力量西进。我们知道,欧亚大陆分区并存有欧洲、中亚和中国三种战略力量。但历史表明,在欧亚大陆的主要区位即北纬30°至60°之间可容纳战略力量只有2.5个;也就是说,在三种战略力量之间,必然有一个生存空间要受到其他两个的严重挤压并因此出现破碎地带。比如上古时代[144]在欧亚大陆分区并存的是欧洲罗马帝国、中亚诸帝国[145]和中华帝国。此间欧洲罗马帝国和中华秦汉帝国强大,中亚地区力量受到挤压并分出安息、贵霜诸小帝国。此时欧洲、中亚和中国之间的力量比为1:0.5:1。[146]罗马帝国解体后欧洲中世纪陷入碎片化时代,这为中亚阿拉伯帝国继而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乃至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和大面积扩张腾出空间。此时中华帝国保存完好并转入隋、唐、宋、元、明的持续统一朝代。此时欧洲、中亚和中国之间的力量比就转为0.5:1:1。进入工业革命后,欧洲又开始复兴和强大,中亚伊斯兰力量在欧洲、中国尤其俄罗斯的挤压下日渐式微,此时的欧洲、中亚和中国之间的力量比又恢复到1:0.5:1。俄罗斯在北方崛起并南向强力插入中亚地区,部分地取代了原来夹在欧洲和中国之间的伊斯兰力量及其比例。此后原来的欧洲、中亚伊斯兰和中国的三种战略力量并存的格局就为欧洲、俄罗斯-中亚伊斯兰诸国和中国(1:0.5/2:1)并存的格局所取代。近代历史经验表明,在欧洲、俄罗斯-中亚伊斯兰诸国、中国三者中很少有一支力量单独扩充到1.5的水平,即使有,比如唐帝国、蒙古帝国都勉强接近这个水平,英国、沙俄、苏联也都曾入侵阿富汗试图填充中亚,其结果也都是短命和失败的;但不管是欧洲还是中国,其中若有任何一方衰落——比如19世纪末清王朝的衰落和20世纪上半叶欧洲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衰落及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并由此造成的战略力量的收缩,都会引发中亚战略力量(主要是伊斯兰力量)在欧亚接合部即中亚地区的崛起及向其他战略力量坍塌方向的扩张。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力量再次衰落,但中亚板块并没有大幅上升,究其原因是苏联和美国的崛起对中亚板块形成的持续挤压。苏联解体后,中亚伊斯兰力量出现崛起势力,但很快又遭到“911”后美国的挤压。自“911事件”美国挥师中东后,中亚板块受到越来越强的挤压;美国受挫后,欧洲统一进程的加快并迅速越过地中海向北岸推进又使这种压力得以延续。近期巴沙尔政府军在叙利亚内战中的胜利,以及“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147]的迅速崛起,都是中东地区力量对这些外来挤压的强烈的反弹。根据上述欧亚板块互动规律,在俄罗斯、欧盟、中国三大力量都保持强劲上升之势的时候,中亚板块很难恢复到中世纪的水平。但是,2016年6月英国脱欧打破了欧洲统一的进程,鉴于英国在欧洲统一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又鉴于欧洲大陆的政治统一尚末最后完成,而欧洲统一又不符合脱欧后的英国、美国、在相当程度上甚至俄罗斯的利益,因此,如果亚洲没有如19世纪末那样大面积的坍塌,今后欧洲统一的完成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仅难以想象而且还有可能出现逆转。罗马帝国的衰落曾为匈奴力量西向让出空间,罗马帝国坍塌和欧洲破碎又为阿拉伯帝国继而蒙古帝国的崛起和西向进军让出空间,如果今后欧洲统一进程出现大幅度的逆转,欧洲将在不同程度上重复罗马帝国衰落后中世纪的历史:中东伊斯兰政治板块将再次西向扩展,而当前进入欧洲且不可阻挡来自中东北非的难民洪流,只是这个大变局即将拉开的序幕。变局的深度将依欧洲统一进程逆转的程度而定。3.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点及战略与策略(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高潮的桅杆已现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西方朝野陶醉在“不战而胜”(尼克松)[148]的喜悦中。日裔美籍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之争,以西方的自由民主“成为普世性的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而告终。面对今天的历史,福山的理论显然已失去了解释力。阶级分析的方法仍是我们观察当前中美矛盾不能放弃的正确方法,由华尔街国际资本对美利坚民族的民族压迫导致的美国劳动者阶级以及包括实体经济资本阶级最广泛的阶层与华尔街买办阶级的阶级斗争已成为美国国内的基本矛盾。列宁说:帝国主义不仅在新开辟的地区,而且在原有地区也实行兼并,加紧民族压迫,因而也使反抗加剧起来。[149]毛泽东也看到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存在的这一深刻矛盾。1965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与毛泽东谈话结束时“希望主席向美国人民说几句话,美国人民对中国是有好感的”。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点:祝他们进步。如果我祝他们获得解放,他们有些人可能不大赞成。我就祝那些认识到自己还没有解放的,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获得解放。美国人民需要再解放,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从英国的统治下解放,而是从垄断资本的统治下解放出来。[150]美国人民的自我解放运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已经开始。2001年的“911事件”打击的对象是世贸大厦而不是白宫,2011年美国人发动的是“占领华尔街”而不是“占领白宫”的运动;以往的人民运动都直接以政府为对象,今天第三世界和美国人民却直接以华尔街国际资本为对象。与早期的工人砸机器行为不一样,而与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有些相似,这两大事件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较早觉悟的人群。这说明,第三世界人民和美利坚民族正在觉醒:不管这种觉醒是自为的还是自发的,他们都意识到了世界问题的要害不是白宫而是华尔街,不是美利坚民族和美国人民而是国际资本垄断集团。值得注意的是,自“占领”运动后,美国出现了更具破坏性且愈演愈烈的“枪击案件”[151]和正在一些州涌动着的从联邦中分离出去的情绪[152]:前者如果枪口一转就意味着社会革命,革命的对象不会是白宫而一定是华尔街;后者则意味着美国的分裂,美国人民需要的不是依附于华尔街的而是代表民族利益的独立自主的国家。造成美国危机的原因是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对美利坚民族的超负荷压迫,若无非常手段化解,美国的前景是非常不妙的。殖民地现象从第三世界向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帝国主义内部倒逼,是21世纪初的帝国主义腐朽性的最突出的特点。1942年1月22日,毛泽东在审改关于太平洋战争后沦陷区情况的通报材料时,加写这样一段话:总之,极端狠毒的殖民地政策,现已推行于租界,不分阶级,有财即掠,表示了日本法西斯最后挣扎时期的紧张性。[153]如果将这段话中的“日本”换作今天的美国华尔街垄断资本集团,也会让人觉得很贴切。2015年加入美国总统大选行列的74岁的伯尼·桑德斯的竞选主张是“把华尔街的高管送入监牢”。Blair)在回忆录《旅程:我的政治生涯》的序言中将这个目的说得更加明白:我想改革英国,使它保留20世纪初、身披世界最强大帝国斗篷的骄傲,同时,面对21世纪的到来,不会由于那件斗篷不再合身而自觉失落和衰退。[169]结束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毋庸讳言,美国的衰落使人们再次将公平这个社会主义的基础原则提到世界历史的议程,在未来的历史中,这样的景观将再现西方世界。当资本帮助世俗国家打倒天主教和封建王权后,它也就开始转入与世俗国家的斗争。当资本超越国家而形成一种国际联合后,民族国家就成了它们的阻力和要消灭的对象。但资本主义大工业“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170],国际资本造成的资本主义国家混战(比如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释放出的,恰恰是与国际资本尖锐对立的越来越多和日益团结的主张公平的社会主义国际力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布: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7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172]今天的帝国主义已从列宁时期的工业托拉斯帝国主义蜕变为更加反动的金融帝国主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者需要有组织地全面推进无产阶级的斗争,建立可以涵盖工业资本的国际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新高潮的来临提前做好准备。1917年已经过去,2017年就要到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张文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1] 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公元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按俄历称为“十月革命”。[2] [德]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108页。[3] [德]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4] [俄]列宁:《卡尔·马克思》,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3页。[5] [苏]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见《斯大林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27页。[6] [苏]斯大林:《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见《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7]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22页。[8] [苏]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见《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5页。[9] [俄]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3页。[10] [俄]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5页。[11] [俄]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51页。[12] [俄]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7页。[13] [俄]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4页。[14] [俄]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8页。[15] [俄]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2页。[16]Spykman,1893~1943年),荷兰裔美国人,地缘战略学家,国际关系学者,美国外交政策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发起者之一,将东欧政治思想带入美国。曾在耶鲁大学国际研究所任职。他教学重点放在地缘政治学。49岁死于癌症。[26] [英]哈•麦金德著,林尔蔚、陈江译:《历史的地理枢纽》(中文版),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52页。[27][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98页。[28]Mackinder,1861年2月15日~1947年3月6日),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历任牛津大学高级讲师和第一任地理系主任、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院长、英国下院议员。认为地理学是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提出陆心说,首次以全球战略观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对英国大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历史的地理枢纽》、《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和《民主的理想和现实》等。[36] [英]哈·麦金德著,林尔蔚、陈江译:《历史的地理枢纽·译者前言》,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37] [英]哈·麦金德著,林尔蔚、陈江译:《历史的地理枢纽》,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67~69页。[38] 转引自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引言》,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页。[39] [美]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著,刘愈之译:《和平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05页。[40] [美]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著,刘愈之译:《和平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00页。[41] [美]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著,刘愈之译:《和平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78页。[42] 河内郡,是汉代畿郡、名郡,位于今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43] 转引自孙皓晖:《大秦帝国》第三部《金戈铁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86页。[44] [俄]列宁:《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文献·闭幕词》,载《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5页。[45] 尼克松著,王观声等译:《1999:不战而胜》,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46]“全会指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全会满意地指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更加壮大了,团结得更加巩固了。”见《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公报》。[52] “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胜似一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三山门贤人饯别,五河县势利薰心》,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482页。[5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与资本主义同盟国建立统一战线以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1943年12月1日,在美英苏三国首脑第四次会议上,斯大林提出芬兰应当用实物补偿它因与德国结盟在战争中给苏联造成的损失的要求,在回答丘吉尔如何理解苏维埃早期政权提出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的口号的问题时,斯大林半开玩笑地回敬丘吉尔:“我对您说过,现在我成了一名保守分子了。”(“美英苏三国首脑德黑兰第四次会议记录”(1943年12月1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7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75页。)1944年10月14日,丘吉尔来到莫斯科,在谈判中向斯大林提出自己的担忧说,他还记得在1919~1920年间全世界都在世界革命面前吓得发抖,斯大林知道丘吉尔在试探他对接近夺取全国胜利的希腊共产党的态度,便明确告诉他:“现在世界不会吓得发抖了。苏联不准备在欧洲发动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奥·阿·勒热舍夫斯基编,王仲宣、齐仲、高春兴译:《斯大林和丘吉尔(1941~1945)》,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522~523页。)[54] 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七十年·第三分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403页。[55]Edelist)著,孙成昊、张蓓译:《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未能撼动世界的十年(1980~1990)》,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94页。[67]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707页。[68][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709页。[69]1917年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保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被迫采取的暂时妥协性行动,使苏俄尽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红军赢得了喘息时间,为后来消灭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武装和击退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进一步奠定了基础。[70]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675页。[71] [俄]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2页。[72]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706页。[73] [俄]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0页。[74] [苏]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见《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5页。[75]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675页。[76]2007年、2008年、2009年,美国联邦财政支出总计分别为27287亿美元、29826亿美元、35177亿美元,其中国防支出分别为5513亿美元、6160亿美元、6610亿美元,国防部军费支出分别为5285亿美元、5946亿美元、6367亿美元。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世界经济年鉴2010/2011》总第26卷,第191、194页。[86]“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增长。1992-200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8%,其中1998年为4.3%,1999年为4.2%,2000年达到5.2%。而1975~1990年美国GDP的增长率平均为1877年8月10日生于维也纳,1941年2月在巴黎逝世。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90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后转入社会科学研究,对金融资本有深入研究。[92] [德]鲁道夫·希法亭著,福民等译:《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52页。[93]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89页。[94] 转引自[俄]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4页。[95] [俄]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8页。[96] [苏]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见《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65页。[97] [苏]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见《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64页。[98]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99]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